股票配资哪的服务好 打赢美国, 中国正在等一场全球经济危机

发布日期:2025-06-18 22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股票配资哪的服务好 打赢美国, 中国正在等一场全球经济危机

最近几年,中美之间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,尤其是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。从2018年开始,美国那边先是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咱们这边也不甘示弱股票配资哪的服务好,回击了一波又一波。

表面上看,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,但实际上,中国这边的高层好像并不急着跟美国拼个你死我活,而是憋着一股劲儿,等着一个更大的机会——一场可能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。

为什么要等?因为大家都明白,美国现在的经济看着光鲜,底下却藏着不少雷。只要这些雷爆了,中国完全有可能借势翻盘,把这场持久战打成自己的主场。

美国经济的软肋在哪儿

过去几十年,美国靠着美元的霸主地位和强大的消费市场,确实是全球经济的“大哥大”。但这几年,情况有点不一样了。

美国现在的债务问题,简直是个天文数字。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,到2023年10月,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33万亿美元。这还不算州政府和私人债务,加起来更是吓人。

光是利息支出,每年就得掏好几千亿美元,2022财年就花了4750亿,占联邦预算的10%左右。这就好比一个人欠了一屁股债,光还利息就喘不过气来,哪还有余钱干别的?

更要命的是,美国还得不停借新债还旧债。美联储加息之后,借钱的成本越来越高,2023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冲到4.8%以上。

这种情况下,只要经济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比如通胀失控或者股市崩盘,债务链条就可能断掉。到时候,美国政府要么印钞票救市,要么看着市场一片狼藉,咋选都不好受。

除了债务,美国的金融市场也有点虚胖。华尔街那帮人玩的股票、房地产、衍生品,市值加起来比美国GDP还高好几倍。

根据标普全球的数据,2023年美国股市总市值大概在45万亿美元左右,而GDP也就26万亿,这比例明显不正常。

房地产市场也差不多,疫情后房价涨得飞快,但普通人收入没跟上,买房全靠贷款。一旦利率再涨,或者失业率上去,房贷违约就得扎堆儿。

还有个隐患是企业债。过去十几年,美国企业借钱借得欢,尤其是科技公司和能源公司。根据国际清算银行(BIS)的数据,2022年美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80%,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还高。

不少公司拿借来的钱回购股票、发奖金,真干实业的没多少。要是经济下行,这些公司还不上债,破产潮一波接一波,金融市场不炸才怪。

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底牌,但这张牌也不是铁打的。现在全球去美元化的声音越来越响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报告,2023年第二季度,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跌到58.9%,比十年前低了快10个百分点。

俄罗斯、伊朗这些国家早就开始用人民币、欧元结算石油,连沙特都跟中国签了石油人民币协议。美国这边还老是用制裁吓唬人,结果逼着大家另找路子。

一旦美元地位松动,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就得涨,通胀压力更大。国内消费撑不下去,全球市场对美国的需求也会降,到时候经济就真得“熄火”了。

总结一下,美国经济现在就像个外强中干的胖子,看着挺壮实,其实一身毛病。中国这边看透了这一点,才不着急动手,等着美国自己把自己拖垮。

中国在等什么

既然美国有这么多软肋,中国为啥不直接出招,非要等一场全球经济危机呢?这得从长远的战略说起。

中国很清楚,跟美国硬拼贸易战,吃亏的可能是自己。毕竟美国市场大,科技也领先,短期内硬碰硬,咱的出口企业得伤筋动骨。

但如果等一场危机,比如美国金融市场崩盘,或者债务危机爆发,那就不一样了。到时候,美国忙着救自己,顾不上跟中国掰腕子,咱们反而能趁乱抢占市场份额。

这种思路其实有历史根据。2008年金融危机,美国忙着救银行、救房市,中国那时候抓紧机会搞基建、推刺激计划,结果经济很快反弹,还顺手扩大了国际影响力。

现在的逻辑也差不多,等美国经济出大问题,中国就能以逸待劳,把主动权攥手里。

全球经济危机不光会削弱美国,还会让其他国家重新找靠山。现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跟中国的贸易越来越紧密,2022年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出口占总出口的31.4%,比2013年翻了一倍多。

要是美国经济塌了,这些国家肯定得抱团取暖,中国正好可以趁机推人民币国际化,抢占美元留下的空子。

还有个好处是,危机一来,全球供应链得重新调整。美国现在制造业空心化严重,很多东西都靠进口。2022年美国贸易逆差高达9485亿美元,创了历史纪录。

等危机把供应链打乱,中国这边制造业齐全,又有港口优势,完全可以接手一部分订单,把经济影响力再往上提一级。

中国也不是光等着啥也不干,这几年一直在攒实力。芯片、5G、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,咱都在拼命追赶。

2023年上半年,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1700亿块,虽然高端芯片还靠进口,但中低端已经能自给自足了。新能源车更不用说,2022年全球销量第一,占了60%以上的份额。

外汇储备也调整得更稳健。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,2023年8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.16万亿美元,虽然比最高点少点,但黄金储备涨到了2165吨,创了新高。这就是在给危机做准备,等美元波动的时候,手里有硬通货,底气自然足。

总的来说,中国等的不是简单的经济下滑,而是能改变全球游戏规则的大乱局。只要熬过开头那阵乱,咱们手里的牌就能打得更漂亮。

中国是怎么准备的

光等着不行,还得做足功课。这几年,中国在经济、贸易、科技上都下了不少功夫,就是为了到时候能抓住机会。

首先得把自己的地盘守好。过去几年,中国一直在推“双循环”战略,简单说就是既靠出口,也靠内需。

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44万亿元,虽然受疫情影响有点下滑,但2023年上半年已经回暖,同比增长8.2%。这说明内需正在慢慢顶上来,不至于全看老外脸色。

房地产这块也管得严,防止泡沫太大。2021年开始“三条红线”政策一出,那些欠债太多的大开发商日子不好过,但市场慢慢稳住了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3年1-8月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.2%,但跌幅已经收窄,说明最坏的时候可能过去了。

“一带一路”是中国的杀手锏。2023年10月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,又签了一堆协议,总金额据说超过970亿美元。

跟东盟、非洲、拉美的贸易也涨得快,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,2022年中国跟东盟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,成了最大的贸易伙伴。这些都是在给危机铺路,等美国掉链子的时候,咱有的是后路。

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加速。2023年3月,中国跟巴西签了双边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协议,之后阿根廷、印尼也跟进。2023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升到3.5%,虽然跟美元比还差得远,但趋势很明显。

科技这块是重头戏。过去靠进口的高端芯片,现在国家砸钱搞研发,中芯国际这些企业虽然还比不上台积电,但14纳米工艺已经量产,7纳米也在试产。202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1%,这力度在全球都排前列。

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也跑得快。2023年上半年,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.5亿千瓦,占全球一半以上。AI领域,百度、华为这些公司申请的专利数已经跟美国不相上下。等危机一来,科技底子硬了,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。

金融安全也不能马虎。央行这几年一直在去杠杆、防风险,影子银行规模从2017年的100多万亿降到2022年的50万亿左右。外汇管制也更严,防止资本外流。2023年8月,央行还特意发文说要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”,这都是在为乱局做准备。

危机来了会咋样

假设真有这么一天,美国经济崩了,全球一片乱糟糟,中国能干啥?这得看具体情况,但大概率会有几个趋势。

第一,短期阵痛难免。危机一来,全球需求肯定得缩水,中国出口多少会受影响。2022年出口占GDP的20%左右,要是掉个一半,经济增速可能得滑到4%以下。

股市、汇市也得抖几下,外资可能会跑一部分。但好在咱内需有底子,制造业也全,扛一扛问题不大。

第二,中期机会凸显。等乱局过去,机会就来了。美国忙着收拾烂摊子,制造业一时半会儿回不来,中国正好填空缺。

那些跟美国闹翻的国家,比如俄罗斯、伊朗,可能更愿意跟中国做生意。人民币结算的订单估计会猛涨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,到2030年人民币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可能超过10%。

第三,长期重塑格局。长远看,这场危机可能让全球经济重心往东移。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会更明显,科技水平也能借机追平甚至反超美国。

到时候,美元霸权再弱一点,人民币地位再高一点,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就不完全是美国说了算了。

说到底,中国跟美国的这场较量,比的是谁更有耐心。美国现在是急着维持老大的位置,中国则是稳扎稳打,等着对方露出破绽。

网上有句话说得好:“美国是在跟时间赛跑,中国是在跟时间做朋友。”这话挺实在。咱不指望一夜翻盘股票配资哪的服务好,但只要步子迈得稳,牌打得准,打赢美国不是梦。